欧宝体育是中国煤炭系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它是在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整合两校原“矿山开采与安全”、“煤炭资源”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岩石混凝土破坏力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及相关优质资源基础上,依托“采矿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三个国家重点学科,于2006年7月经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在2009年通过验收,并在2010年和2015年先后两次通过科技部组织的评估。欧宝体育是国家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领域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先进实验系统研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它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欧宝体育(以下简称煤炭国重)重点围绕煤炭资源高效、安全和环境友好开采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重点致力于环境协调的绿色开采理论与技术、煤矿重大灾害防治的关键理论与技术两大研究方向,开展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应用技术的科技开发及成果的转化。
煤炭国重拥有固定资产3100万元,大型仪器设备33台件,场地7588平方米。装备有多功能岩层控制试验台、粗(细)粒料浆充填实验系统、20MN高温高压伺服控制岩体三轴试验机、采矿数值模拟实验中心、煤层钻割卸压增透实验系统、采空区瓦斯抽采模拟实验系统、煤层采动瓦斯渗透模拟实验台、煤层结构超声探测实验系统、煤尘与瓦斯爆炸实验系统和矿井火灾模拟实验系统等大型先进并具有鲜明矿业特色的仪器设备。
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技术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技术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级纵向项目20项,科研经费(纵向、横向)愈1亿元;科研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行业协会科技进步奖80多项。获授权专利5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3项),出版专著28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近年来,煤炭国重积极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与美国、英国、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波兰、加拿大等国家多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专家有着密切的学术交流活动,并多次成功举办了国内、国际学术会议。
目前煤炭国重每年新设自主课题15 项左右,新设开放课题20项左右。自主课题主要资助了校内采矿/安全专业有创新想法、有闯劲的科研人员,较好的促进了人才的成长。开放课题资助范围涵盖了中南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国内高校,基本做到了拥有采矿/安全专业国内高校的全覆盖,还资助了帝国理工学院、新南威尔士大学、里尔科技大学、昆士兰大学、普渡大学、阿德莱德大学、湖首大学、卡尔加里大学、卧龙岗大学等国外高校,较好地促进了学术交流。
煤炭国重每1~2年主办一次绿色开采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目前已成功举办11次;《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每2年主办一次科学采矿论坛暨矿压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目前已成功举办20届。上述2个学术会议已经成为本领域公认的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时EI Compendex 收录期刊,入选最新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并位列“矿业工程(除煤矿开采)类”核心期刊第一位。
目前煤炭国重有固定人员32名,设常务副主任1人,行政副主任1人,科研副主任2人。其中专职管理人员2名;教学科研人员24名,正高职称11名,副高职称9名;教学科研人员中50岁以上 10人,40~50岁3人,40岁以下11人;专职实验技术人员4名,固定人员清单详见表1。
表1 煤炭国重科研平台固定人员名单
序号 | 姓名 | 类型 | 性别 | 学位 | 专业 | 职称 | 出生年月 | 所属研究方向 |
1 | 黄炳香 | 管理人员 | 男 | 博士 | 采矿工程 | 教授 | 1978/12/1 | 绿色开采 |
2 | 范军 | 管理人员 | 男 | 博士 | 采矿工程 | 副研究员 | 1978/10/19 | 绿色开采 |
3 | 刘红岗 | 管理人员 | 男 | 博士 | 采矿工程 | 助理研究员 | 1974/4/1 | 绿色开采 |
4 | 张东升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采矿工程 | 教授 | 1967/3/1 | 绿色开采 |
5 | 柏建彪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采矿工程 | 教授 | 1966/11/1 | 绿色开采 |
6 | 曹胜根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采矿工程 | 教授 | 1968/7/1 | 绿色开采 |
7 | 蒋曙光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安全技术与工程 | 教授 | 1963/1/1 | 灾害防治 |
8 | 谢文兵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采矿工程 | 教授 | 1965/2/1 | 绿色开采 |
9 | 徐金海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采矿工程 | 教授 | 1963/11/1 | 绿色开采 |
10 | 许家林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采矿工程 | 教授 | 1966/10/1 | 绿色开采 |
11 | 杨胜强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安全技术与工程 | 教授 | 1964/8/1 | 灾害防治 |
12 | 张益东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采矿工程 | 教授 | 1964/9/1 | 绿色开采 |
13 | 周华强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采矿工程 | 教授 | 1963/7/1 | 绿色开采 |
14 | 李楠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安全技术与工程 | 副研究员 | 1986/4/20 | 灾害防治 |
15 | 顾伟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 副研究员 | 1980/6/1 | 绿色开采 |
16 | 谢建林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采矿工程 | 副研究员 | 1982/6/1 | 绿色开采 |
17 | 秦伟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采矿工程 | 副研究员 | 1984/8/1 | 绿色开采 |
18 | 王桂峰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机械设计及自动化 | 副研究员 | 1982/9/1 | 灾害防治 |
19 | 何青源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采矿工程 | 副研究员 | 1987/11/1 | 绿色开采 |
20 | 张卫清 | 研究人员 | 女 | 博士 | 安全技术与工程 | 副研究员 | 1984/4/1 | 灾害防治 |
21 | 张炜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采矿工程 | 副研究员 | 1987/7/6 | 绿色开采 |
22 | 孙政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油气田开发工程 | 准聘副研究员 | 1993/10/1 | 绿色开采 |
23 | 肖栋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采矿工程 | 助理研究员 | 1979/12/1 | 绿色开采 |
24 | 欧建春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安全技术与工程 | 助理研究员 | 1981/4/1 | 灾害防治 |
25 | 陈勇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采矿工程 | 助理研究员 | 1984/1/15 | 绿色开采 |
26 | 陈大勇 | 研究人员 | 男 | 博士 | 工程力学 | 助理研究员 | 1984/1/15 | 绿色开采 |
27 | 张少华 | 技术人员 | 男 | 本科 | 工业电气化自动化 | 高级实验师 | 1964/11/1 | 绿色开采 |
28 | 宋万新 | 技术人员 | 男 | 博士 | 安全技术与工程 | 高级实验师 | 1968/2/1 | 绿色开采 |
29 | 高杰 | 技术人员 | 男 | 博士 | 采矿工程 | 高级实验师 | 1980/7/1 | 绿色开采 |
30 | 关明亮 | 技术人员 | 男 | 本科 | 采矿工程 | 实验师 | 1964/10/1 | 绿色开采 |
31 | 王江涛 | 技术人员 | 男 | 硕士 | 安全技术与工程 | 编辑 | 1977/6/1 | 绿色开采 |
32 | 侯世松 | 技术人员 | 女 | 硕士 | 安全技术与工程 | 编辑 | 1979/3/1 | 绿色开采 |